能源相關

吳淞海濱,曾名校林立–找九宮格會議室文史–中國作家網

吳淞時代同濟年夜黌舍園里的同窗們(攝于1934年3月29日) 照片由作者供給

中國公學講授樓 照片由作者供給

復旦公學、中國公學、同濟年夜學、商船黌舍、水產黌舍……這連續串熟習的名字,已經分布在上海吳淞的各個地位。那是中國高級教導羸弱的年月,吳淞這塊地盤無疑為中國高級教導續上了一脈噴鼻火、亮起了一抹星光,成績了這些黌舍各自的黃金年月,同時留下了很多故事,讓吳淞、這江海之濱成為中國近古代高級學府的搖籃。只是當炮火聲響起,這些黌舍無法地離往了。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1905年開春,震旦學院迸發了震動滬上的學潮,作為院長的馬相伯與教會之間就課程設置和校務治理產生劇烈的沖突,由此132論理學生中130名簽名入學,追隨馬相伯分開了震旦學院。

馬相伯為先生們的前程與命運擔心著,復校的動機一向盤桓在心里,不外沒有經費、沒有校舍,讓他墮入窘境。這年5月,由嚴復領銜,袁希濤、薩鎮冰、熊希齡、張謇、狄葆賢等28位校董簽字,頒發了《復旦公學集捐公啟》,向社會各界召募辦學資金。袁希濤是教導家、寶隱士,對寶山的情況較為清楚,向馬相伯提出:吳淞有一處空了很多年的提鎮行轅,無妨用來先做姑且校舍。提鎮行轅是江蘇提督設在吳淞要塞四周的部屬軍務衙門,建于1877年,早已曠廢。馬相伯聽后特地前去吳淞看了看,非常滿足,他說:“處所很宏敞,既遠城市,可以避塵囂;又遠洋邊,可以使先生多接遠洋天空曠之氣。”于是發電報給兩江總督周玉山,請他將這舊衙門撥給復旦,再撥些經費。周玉山很快復了電:處所照撥,創辦經費匯一萬兩銀子。

馬相伯開初意為“恢復傳承震旦公學”,后來服從先生于右任等人提議,取《尚書年夜傳·虞夏傳》中的“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將黌舍定名為“復旦公學”。

顛末一段時光對提鎮行轅的修整,1905年9月14日,黌舍終于順遂在吳淞開學了。校舍固然陳腐,範圍倒不小。黌舍門前是一面照墻,照墻邊上兩根旗桿,工具兩扇門,貼著門神秦叔寶和尉遲恭。進了儀門,是一個石板甬道,徑直向前拾級而上顛末一個平臺,便到了年夜堂,那里用作會堂,也兼飯堂。兩廡有二三十間平屋,遠夾甬道,工具相向,作講堂、宿舍、辦公室。年夜堂里面,前后有三進平屋,正中后進六七間,是校長室、教人員宿舍,其余都是講堂及先生宿舍。有一個化學試驗室,又搭了幾間木屋,做浴室、茅廁、盥洗處,就在各宿舍的前廊。黌舍房間總數在60間擺佈:8間課堂,鉅細21間睡房,4間盥洗室,2間浴室,1間剃頭室,鉅細11間教人員睡房,1間閱報室,鉅細3間理化室,1間會客室,1間廚房,2間蘊藏室,1間保養室,4處茅廁等。只是先生宿舍缺乏,只夠80人寄宿,黌舍不得不在淞滬鐵路對面的吳淞懷遠里另租幾幢三間兩配房的石庫門與幾間沿著市河(今淞濱路)的屋子做校外宿舍。

公學第一任校長為馬相伯,聘任了嚴復、薩鎮冰、袁希濤、狄平子等多位社會賢能擔負校董,配合治理黌舍。第一年除震旦學院入學的老先生報到120人外,另準備招收重生60人。令人不測的是,報名多達五百多人。馬相伯、嚴復親身主考。上午8點至12點考華文,學過西文的,下戰書2點至5點加考一次西文,終極只登科50名。此中有寶山羅店鎮人朱鶴翔,結業后赴比利時羅文年夜學留學,回國后持久在交際部任職,并擔負過駐比利時公使。

黌舍極為器重外語講授,除語文、汗青、地輿及倫理外,其他學科均采用國外講義,應用外語講授。馬相伯同時立下規則,禮拜日上午先生不準外出,由他選定多個演說標題讓先生們輪番操練。他教授演說必須的方式,如分段,開端如何捉住聽眾,結論如何使人取得對于演說詳細的清楚。先生們都很感愛好。

第二年,馬相伯告退,嚴復繼任;1907年,嚴復告退,夏敬不雅繼任;1909年,夏敬不雅告退,高鳳謙繼任;1910年,高鳳謙告退,復為馬相伯。1911年,辛亥反動迸發,不少復旦先生餐與加入了反動軍,加上經費停發,校舍又為收復軍司令部占用,黌舍一度開辦,到12月中旬,在無錫士紳的支撐下,黌舍借惠山李公祠為講堂、昭忠祠為宿舍休學了,自此復旦分開了吳淞。

1905年至1911年,復旦在吳淞7年,幾任校長都聘任了具有不學無術、熱情教導的學者擔負教員,先后有李登輝、袁希濤、周貽春、趙國材等承當講授或掌管教務任務,講授請求嚴厲,共培共享空間育四屆高級正科結業生57人。有個先生回想,他們印象深的教員有三位:一位是儀態整潔、舉止健捷的李登輝;一位是頭發梳得光明、留著小胡子的平海瀾;最后一位是于右任,容貌清,全日穿戴布年夜褂,講國文講的是司馬遷的《刺客傳記》,這讓處在君主時期的同窗們感到幾多有些稀罕。

在春日的同濟年夜學

1932年秋天,一群來自浙江、四川、江蘇、安徽等地的孩子考進了位于吳淞的同濟年夜學附中,這是寶山最早的中學。

那時辰附中在同濟年夜學的校園內,校園挨著淞滬鐵路的吳淞站,後面是吳淞鎮,后面是綠油油的郊野。有人說,考進同濟唸書,好像在深山老林的寺院里念經,樸實的校風甚至配不上上海的申明,由於先生們年夜多土氣,穿戴便宜的工服,或一身破洞的禮服,幾毛錢一雙的橡皮鞋在活動場上到處可見。但是“僧眾”人人循分守己,愛唸書、愛體育,中途而廢、停學的很少,當然身著西裝革履的翩翩令郎者也有,但在同濟似乎顯得水乳交融。

校園的生涯對于這群初來的孩子來說佈滿了奧秘感,更佈滿了等待。天天凌晨,校河對岸草屋里的雞開端打叫,心理館的狗聞聲便叫了起來,同窗們隨即從宿舍的木板床上爬起身。顛末梳洗,他們空著肚子灰溜溜地跑進操場,有的練腿勁,有的練打拳,有的拉鐵杠,讓靜謐的校園馬上有了賭氣。早飯的時光在第一堂課停止舉辦升旗儀式后。一個年夜學部的學長曾對他們埋怨,有一年冬天,海濱吹來的暴風夾著雨、夾著冰雹,傳授說7點必需準時到教室,大師只得乖乖鉆出暖和的被窩,抖抖索索上課往。

校內有一家廣東飯館,老板兼掌勺的是瘦子老莫,崇明人,卻會說一口流暢的廣東話,知名的是兩角錢的炸豬排。校門口有兩家小飯店,同窗們最愛吃那里早上的榨菜肉絲面和冬天的燒青魚。若是有人想家想得深切,三更窩在被子里偷偷抹了眼淚,第二天午時必定往廣東飯館讓老莫炸一塊豬排,以教學場地解思鄉之苦。

黌舍里,同窗們陸續成立了很多組織,有稚鷹籃球隊、坦克籃球隊、樂斯小足球隊、樂濟足球隊、濟華乒乓球隊等。稚鷹籃球隊里有個隊員叫錢景伊,1936年附中結業后升進同濟年夜學工學院機械系,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迸發,這位熱血青年棄筆從戎奔赴了延安,更名錢文極,新中國成立后持久隱姓埋名,是我國第一代地空導彈的總design師。錢景伊拿球很穩,同窗們評價他:此公非論勝敗,面上毫無臉色,有冰臉幽默巨匠裴斯開登之風范。林仁通餐與加入了坦克籃球隊,由於膚色白,綽號“小白菜”,但他最善於的居然是扔40米標槍。賈彭庚、趙霖是坦克籃球隊、樂斯小足球隊的主力隊員,賈彭庚極拼命,常常上場頭上必定包一塊白色絲巾,同窗們說那是他的注冊商標。趙霖熱衷攝影,餐與加入了一葉攝影學會,攝影學會中還有徐君憲、顧泉生、王世瑞、沈培孫同等學,他們辦了本《一葉攝影刊》的刊物放在藏書樓,很受大師的接待。

1934年的3月29日,他們進進附中第二個學期,那天,陽光照在校園里一片明麗、一片暖和,年夜會堂門口的那對石獅子懶洋洋地陶醉在東風里,校河旁的桃樹、柳樹早已抽芽并長出了嫩葉。同窗們吃過午餐,正聚在一路議論吳淞鎮上萬昌書店早先出書的德文參考書太貴,而他們囊中羞怯。趙霖忽然打斷他們的話題,奧秘地從布包里掏出一架相機,他說是他父親為他新買的柯達方箱相機,曾經裝上了菲林。大師將他的相機拿在手里看了又看、摸了又摸,顯露贊嘆的神色。“走,我們攝影往!”趙霖那副黑邊眼鏡底下的眼睛剎時泛出光明。在教室、在宿舍、在校園,跟著趙霖一次次按下快門,一張張芳華的笑容綻放在春日的同濟年夜學。

擔全國之公

閘北的天通庵路是淞滬鐵路的出發點站,間隔炮臺灣16公里,每回梁實秋來黌舍教書就搭一班小火車,年夜約30分鐘達到炮臺灣,出了車站沿一條彈格路漸漸走上十來分鐘就到了中國公學。

黌舍占地百多畝,紅磚砌成的校舍,絢麗恢宏。西邊有籃球場,稀有排洋房,最前一排的中心是會堂,兩旁是校長室、教務處和總務處等辦公室,樓上是藏書樓與教室。后幾排順次是教室、宿舍。黌舍左邊是足球場,止境是女生宿舍——“東宮”。校會堂正面的墻上掛著七八幅年夜照片,中心是孫中山,兩旁是反動前鋒,他們滿是中國公學最後的校董。梁實秋說沒有一個黌舍有如許光輝的汗青,又有一批申明顯赫的校董。校園里有時可見一位風采超脫、架著副眼鏡的年青人,手挽一個美麗的女孩,有同窗猜他們是情侶,邊上的同窗則悄悄說:“你瞧,這就是沈從文跟他的妹妹沈岳萌。”

1906年炎天,15歲的胡適投考中國公學,國文標題為《言志》。馬君武拿胡適的卷子給黌舍多位教員看,大師說公學得了一個勤學生。胡適進進黌舍,很多同窗都比他年夜,此中不少是反動黨人,紛紜剪了辮子,卻沒逼迫他剪、沒拉他一路干反動,20年后他才清楚此中啟事。同窗但懋辛告知他,大師閉會磋商過,以為他未來是個做學問的人,需求獲得大師的愛惜。1928年4月,這位大師眼里能做學問的人公然成了有名的學者,并回到公學接替留法數學家何魯當了校長。那天就職儀式是馬君武掌管的,馬君武告知大師胡適回到母校做校長:“這是中公的光彩,也是我生平最興奮的事。”馬君武是迷信家、教導家、文學家,也是中國公學早年的開辦人之一、首任教務長。“隔岸起飄風,浪打吳淞;血涌半江紅,白虹貫日中。幾多少年好漢,以學為光彩,錘煉身心,胼胝手足,擔全國之公。”是他為黌舍寫的校歌。他長胡適十歲,是胡適尊重的兄長。馬君武后來有一次做報告,指著胡適告知同窗們:“那時他用紅頭繩索所扎的小辮子,翹翹的,就是此刻你們的校長小時辰的象征。”引得大師一陣哄笑。

做了校長,兼了文學院院長,胡適每禮拜四來校一天,上午10點到12點他為先生們上一門中國文明史課。每回他的課都熱烈不凡,選課的準時上課,不選這一課的同窗,甚至四周“水產”“商船”“同濟”的校外生,和慕名而來聽課的,把一個能包容千余人的會堂擠得水泄欠亨,連窗口也站滿了人。固然人多,但全場仍然闃寂無聲聽他滾滾不停。胡適那時不外三十七共享空間八歲,炎天著西裝,冬天一襲淺灰色的羽緞長袍,先生們除了聽他授課,也為一睹他的風度。

1930年,胡適分開了中國公學,校董會推舉馬君武繼任。中國公學在胡適擔負校長時,先生從300多人增添到了1000多人,原有的先生宿舍只能包容500多人,胡適不得已將游藝室改為宿舍,飯廳改為教室,社會迷信院遷到了閘北的八字橋,卻仍不克不及處理題目。他與馬君武磋商要在黌舍左側的年夜操場北面空位上新建宿舍,馬君武表現贊成,在胡適卸任前的一個上午,他和丁鷇音及諸多友人、先生一路舉辦了開工儀式,他拿著鐵鍬挖起了新宿舍的第一坯土。

馬君武那時辰住在寶山楊行,天天坐著人力車或獨輪手推車來黌舍,必定會往工地觀察。他對新宿舍扶植的監視極端當真與嚴苛,在他的推進下,一座能包容八九會議室出租百人的三層樓新宿舍不久后建成。他很興奮,對大師說:“胡適之長校時,與君武商及建筑新宿舍,將分校回并炮臺灣之議,君武力贊之,于4月底在年夜東旅店由西北建筑公司先容馮泰興修筑公司,商妥一切前提,并由馮泰興代向正年夜銀行告貸74000元為建筑費,分三年了償,以炮臺灣方單為典質品,并由胡校長面請馮泰興本日開工后簽約。新宿舍于6月14日簽署契約,于8月14日建筑勝利。”

新的學年開端,馬君武因處理了先生住宿的題目,隨即依胡適原定的打算,將社會迷信院從上海閘北八字橋搬了回來,一時黌舍四周的小食堂、小書店忽然旺盛起來,校內校外額外熱烈,先生人數增至1300多。

20世紀80年月,一個中國公學的結業生念及舊日的黌舍時說:“吳淞江上的水波呀,什么時辰我再能親近你,無機會在你江干小住,再沾到你微細涼快的飛沫呢?”這能否也是復旦公學、同濟年夜學、商船黌舍、水產黌舍……那些已經在吳淞留下過萍蹤的年夜先家教生們的心聲呢?

發佈留言